39年来首次!这四个字眼消失,人口政策大逆转?
文|凯风
中国人口政策可能将迎来罕见的大调整。
01
近日,十四五规划建议发布,其中明确提及生育政策:
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。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,优化生育政策,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,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,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,降低生育、养育、教育成本,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,提高人口素质。
与5年前的十三五规划建议相比,最直观的不同当属“计划生育”这四个字眼的消失,这应该是1981年来首次出现这一变化。
当时的建议及后来出台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均明确提及: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。
这一次,不仅全文未见“计划生育”一词,而且首次提出“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”,这是否意味着生育政策的巨大调整,备受关注。
这种变化,早在两年前就已有相关迹象。
2018年,国家机构调整,五年前成立的“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”不再保留,而是新组建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”。
同一年,国家卫健委公布新的机构设置情况,原设的三个与计划生育相关的内设机构——计划生育基层指导司、计划生育家庭发展司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司,均被撤销,转而变成新的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司。
当时有多家媒体报道称,这是1981年以来,国家部委组成部门中第一次没有“计划生育”的名称。
可以说,无论是字眼之变,还是实际职责的变化,均已说明生育政策到了变革的十字路口。
02
事实上,生育政策改革一直在推进。
2011年放开双独二孩,2013年放开单独二孩,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,未来是否还会进一步放开,值得期待。
这两轮放开之后,得益于生育意愿的集中释放,人口出生率一度出现明显反弹。
然而,政策效应持续不到两年时间,出生率又掉转直下:
2019年出生人口仅为1453万人,相比全面二孩放开之后的2016年,整整少了321万人。
要知道,在放开二孩之前,有关机构曾经预测,生育峰值将超过2000万人。然而,现实却展现了另一番面目。
按社科院的预测,如果形势持续下去,到2028年,全国人口可能会出现负增长。
与此同时,人口老龄化日益突出。根据民政部公布的最新预测数据,到“十四五”期末,我国将进入“中度老龄化”社会,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达到3亿人。
所谓中度老龄化社会,指的是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4%。2019年,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2.6%,部分省份早已超过14%,率先迈入“中度老龄化”社会。
这种形势用严峻来形容并不为过。
老龄化日益严峻,影响是全方面的。这不仅意味着人口红利的消失,劳动力成本随之抬升,也会带来迫在眉睫的养老金压力,同时还会经济增长形成一定制约,更不用说房地产的未来了。
在这种背景下,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,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。这在《“十四五”登场!又一个国家战略来了》一文中国有详细论述。
面对人口老龄化,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两个重要措施:
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,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。
前者正是我们所熟悉的养老金全国统筹,广东、北京、福建、浙江、江苏、上海、山东等东部7省份成了主要贡献者。
后者则意味着,传闻已久的延迟退休,即将步入落地阶段。
03
与延迟退休、养老金全国统筹相比,更重要的是生育政策。
前不久,经济学家任泽平提出建议:建议放开三胎以应对人口少子化、老龄化。
一石激起千层浪,争议之声不绝于耳。
在许多人看来,我们面临的真正问题不是要不要放开生育,而是仅仅放开生育,恐怕也无法挽救出生率下滑的趋势。
毕竟,不想生的还是不想生,养不起的还是养不起。
这一问题既现实又直指关键。因此,十四五规划建议不仅提出“优化生育政策,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”,还进一步提出“降低生育、养育、教育成本”、提高人口素质。
生育、养育、教育成本,的确是横亘在大多数人面前的“三座大山”。
2020年,全国住房均价已经突破1万元,相比1998年翻了5倍,而北上深等城市更是突破6万元。具体分析可参阅《破万!全国房价进入万元时代了》一文。
这已经超出绝大多数人的承受范围,即便凑齐“六个钱包”也无济于事。
所以,遏制房价上涨,不仅事关金融风险,同样关乎人口战略的未来。
这注定是一场长期战役。
生育政策需要调整,教育、医疗乃至房地产都要随之而转变,只有这样,老龄化和少子化,才不至于成为经济发展的掣肘。
—END—